2007年6月7日 星期四

黑潮對珊瑚礁的影響













黑潮是一股「暖流」,使得流經地區的海平面溫度較同緯度的海面高出幾度,為附近的陸地帶來較溫暖、潮溼的氣候類型;另外,隨著黑潮到達台灣南端時,下層海水會向上湧升,將海底的營養鹽帶到海面,吸引魚群,使得漁獲豐富。





墾丁當地海岸線長,海岸、海洋資源及其利用均相當豐富。本海域位處熱帶地區,加上受到黑潮的影響,因此具有接近典型熱帶地區的生態條件,沿海地區以豐富的魚類與珊瑚礁生物最具特色,與該地區長期受太平洋黑潮暖流的影響有關。由於台灣南部有黑潮支流的經過,溫暖的黑潮中帶有大量的浮游生物以及養分可提供藻類生存,珊瑚礁生存溫度大約在20~26度,黑潮的經過,也為墾丁南部的海水提高溫度至適合珊瑚礁生存的溫度,對於墾丁珊瑚礁的生存是相當有利。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6071303868
黑潮的說明

2007年5月30日 星期三

2007年5月16日 星期三

吳哥窟除了遭受人為和戰亂的破壞之外,還有自然的破壞。自然的破壞較長期,較難預防。

由於吳哥窟位於柬埔寨,為熱帶型雨林氣候,六月至十一月為雨季,平均氣溫在攝氏二十八度。因為氣候的關係,造成長期的日曬,雨水沖刷,使吳哥窟的遺跡遭受到長期破壞,產生剝落的現象,據統計,有20%的神像因為遭受到破壞,而剝落嚴重。

吳哥窟遭受自然破壞,主要為:
1.風化:遭遇長期的風剝雨蝕。
2.侵蝕:地球的表面不斷受到風、水的磨損。

除了上述兩點,還有一點較特別的是,生長在遺跡上的數目日漸茁壯,導致建築物成受不了其重量而倒塌。


受風化侵蝕破壞:

塔馬農遺跡





































神像






















遭樹木破壞:



塔普崙寺











被樹木毀壞的遺跡

2007年4月18日 星期三

世界文化遺產報告












皇家展覽館和卡爾頓園林
英文名稱 Royal Exhibition Building and Carlton Gardens
所屬區域 亞洲及大洋洲
所屬國 澳大利亞Australia
遺產類別 文化遺產(ii)
種類
方位 S37 48 22.0 E144 58 13.0
列入世界遺產時間 2004年入選




















皇家陳列大廈和它周圍的Carlton庭院為1880年和1888的巨大國際陳列年設計在墨爾本。 大廈和地面是由約瑟夫・ Reed設計的。 大廈被修建磚和木材、鋼和板岩。 它結合元素從拜佔庭式,羅馬式、Lombardic和意大利新生樣式。 物產是看見50陳列被演出在1851年和1915年之間在地點包括巴黎、紐約、維也納、加爾各答、金斯敦的特點國際陳列運動(牙買加)和聖地亞哥(智利)。所有分享了一個共同主題和目標: 通過產業顯示繪製材料和道德進展圖表從所有國家。






2007年3月28日 星期三

七大洲高山

亞洲:喜瑪拉雅 8,850 m南美洲:阿空加瓜峰 6,959 m北美洲:麥金萊山 6,194 m非洲:馬扎羅山 5,895 m歐洲:白朗峰 4,808 m南極洲:文生山群 4,897 m大洋洲:喀爾斯登山錐 4,884 m

2007年3月15日 星期四

世界遺產

皇家展覽館和卡爾頓園林
Royal Exhibition Building and Carlton Gardens